余军武,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说到神经外科,医生们都有共识,这个科室几乎是各个医院里危重患者最多的科室,而且是面临患者病情发展最快、最急的科室。
图丨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
从医学院学生时代开始,余军武就对神经外科这一专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1996年,还是学生的余军武,看着我国神经外科著名教授、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开拓者朱贤立在显微镜下做了一台“漂亮”的手术,至今记忆犹新:
“朱贤立教授现在已经90多岁了。当时我记得他做了一台垂体瘤手术,在脑子的正中间。那个时候很少人用显微镜做手术,然而他以很快的速度,我记得好像也就是1个小时左右就做完了。”
图丨余军武学生时代与裘法祖院士合影留念,前排左二为余军武,后排左四为裘法祖院士
勇于创新,不断接受挑战,从医23年来,余军武将这种医者品格一直保持,熟练掌握各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癫痫及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在脑积水、颅脑外伤、危急重症病人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造福了一个又一个患者。
图丨余军武正在带领科室成员为患者进行手术
2019年12月初的一个下班路上,余军武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他15年前曾经医治的一位患者,初听到患者名字时,余军武在脑海里快速搜索,却始终想不起这个人。通过添加了患者的微信,聊天中,往事才一幕幕涌上心头。
患者是青岛人,从小患有癫痫疾病,严重影响生活,在村里被看做是怪物一样的人,患者的父母也因此觉得颜面扫地。通过种种途径,患者父亲找到了余军武当年工作的医院,伽马刀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但一年后却再次复发。
余军武知道后,给患者做了开颅病灶切除术,术后患者完全康复。因为当时家属怕影响不好,就诊时一直用了假名字,余军武回忆说:
“他说我改变了他的一生。10来年一直在找我。他说他现在生活完全变了,也娶妻生子了,他还把他家里的老婆孩子一起的相片发给我看,前段时间他还给我从山东寄过来一面锦旗。”
图丨患者为余军武赠送的锦旗
2020年1月21日下午4点,余军武接到院党委的紧急通知:清理所有神经外科在院病人。当时神经外科有在院病人24人,其中危重术后病人有9人。
图丨疫情期间余军武穿戴好防护服准备前往隔离病区
作为党员和科室主任,余军武带领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火速加入抗疫一线,听从指挥、毫无怨言、齐心协力连夜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政策,为每一位病人制定了具体的转移方案。遇到个别病人家属不愿配合,余军武就耐心细致地解释原因,做好安抚工作,对患者提出的诉求,他也尽可能地满足。终于,在1月22日下午6点,神经外科完成了全部病人的转移。转移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病情加重,也无一例不满意或投诉。
1月23日,神经外科全体医生整建制转移到武昌医院东区一楼,参与组建东区C1病区。余军武担任病区主任,他快速安排医护人员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并协调各方完成了排班工作。于1月23日晚开始收治病人,第一天就收满39个病人,所有医护人员加班到凌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没有现成的诊治方案,医生们都是边学边治,对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大家都有恐惧的心理。余军武一方面带领大家学习传染病防护知识,一方面当好“定海神针”,主动冲在最前面,第一个冲进病房。
图丨余军武和同事奋战在战疫一线
疫情早期,病人数量比较大、病情比较危重,病房里出现了死亡病例,医护和患者都忧心忡忡。余军武一边给大家加油鼓劲,另一边四处查询资料,寻找**的治疗方法。
在当时的病区,余军武是最早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这个疾病的有效方法,余军武谦虚请教中医科的医生,给他们病区的病人服用中药。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从那之后,病区里的轻症病人转重症比例变得非常低。
2月2日以后,院党委对神经外科全体人员的工作做出了调整,余军武被调配到收治重症病人的A区,担任A区的副主任。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余军武虚心地向呼吸科医生学习呼吸机和经鼻高流量的使用,另一方面,他大胆创新,完善工作流程:开创性的采用微信查房,结合对讲机,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抢夺生命。
图丨余军武正在带领科室成员为患者进行手术
疫情期间,当病房有气管切开的新冠肺炎病人需要更换气管套管时,由于担心病毒气溶胶,医生护士都有畏惧心理,了解这一情况后,余军武主动提出由他来处理。结合以前的经验,余军武一方面采用更加合理的处置方法,另一方面加强防护,终于顺利完成治疗任务。除此以外,余军武所在的C1区和A区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了零感染。2020年9月,余军武被评为“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图丨余军武在表彰大会现场
神经外科护士长王琼介绍,余主任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暖心的人。不管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他总是亲力亲为为大家树立起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好榜样:
“因为我们余主任是外科系统的,新冠肺炎它是内科的疾病,那么他作为一个外科主任,当时我们A区,他主动请缨,要去A区参与,亲自到病房去看病人,而且在A区后来他接手了以后,有几个病人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很有共产党员的那种担当。”
图丨王琼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曾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做了多年神经外科医生,余军武清醒地认识到,颅脑部的手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任何的闪失都会造成患者肢体功能的丧失,虽然他已经经手过无数的病例,做了数不清的手术,但面对任何一个病人,他都没有丝毫的专家架子,期望尽善尽美,给病人带去最好的结果。而他的这种工作态度也正在影响着年轻一代医生。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严佳告诉记者,只要有需要,余主任就会在。不管在现场,还是在线,他总是心系患者,心系大家:
“我们神经外科很多手术都是急诊,半夜需要做手术,不管再晚,有急诊需要手术的病人,我们给他打电话,他都立马就赶过来。有时候他需要外出出差开会,都会随时电话了解病人的动态,有什么疑难问题,不管再晚,我给他打电话,他都会耐心地听我们解释,指导我们进行治疗。”
图丨余军武正在和严佳阅片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医院正在围绕建设大专科、强综合的目标,以微创技术为特色,发展脑科治疗区域中心。这对神经外科的发展来说,迎来了一次利好的机会,也让余军武信心满满:
湖北之声 2020-12-24
他们是白衣天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守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他们是共产党员,勇担重任、不畏艰难,跟随党的脚步不断进步。
为大力弘扬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员医护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彰显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情怀和担当,从8月7日起,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健康工作室联合武汉市武昌医院推出系列人物专栏《武医先锋》。
今天推出第三期:《余军武:务实创新,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健康》。
余军武,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说到神经外科,医生们都有共识,这个科室几乎是各个医院里危重患者最多的科室,而且是面临患者病情发展最快、最急的科室。
图丨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
从医学院学生时代开始,余军武就对神经外科这一专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1996年,还是学生的余军武,看着我国神经外科著名教授、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开拓者朱贤立在显微镜下做了一台“漂亮”的手术,至今记忆犹新:
“朱贤立教授现在已经90多岁了。当时我记得他做了一台垂体瘤手术,在脑子的正中间。那个时候很少人用显微镜做手术,然而他以很快的速度,我记得好像也就是1个小时左右就做完了。”
图丨余军武学生时代与裘法祖院士合影留念,前排左二为余军武,后排左四为裘法祖院士
勇于创新,不断接受挑战,从医23年来,余军武将这种医者品格一直保持,熟练掌握各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癫痫及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在脑积水、颅脑外伤、危急重症病人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造福了一个又一个患者。
图丨余军武正在带领科室成员为患者进行手术
2019年12月初的一个下班路上,余军武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他15年前曾经医治的一位患者,初听到患者名字时,余军武在脑海里快速搜索,却始终想不起这个人。通过添加了患者的微信,聊天中,往事才一幕幕涌上心头。
患者是青岛人,从小患有癫痫疾病,严重影响生活,在村里被看做是怪物一样的人,患者的父母也因此觉得颜面扫地。通过种种途径,患者父亲找到了余军武当年工作的医院,伽马刀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但一年后却再次复发。
余军武知道后,给患者做了开颅病灶切除术,术后患者完全康复。因为当时家属怕影响不好,就诊时一直用了假名字,余军武回忆说:
“他说我改变了他的一生。10来年一直在找我。他说他现在生活完全变了,也娶妻生子了,他还把他家里的老婆孩子一起的相片发给我看,前段时间他还给我从山东寄过来一面锦旗。”
图丨患者为余军武赠送的锦旗
2020年1月21日下午4点,余军武接到院党委的紧急通知:清理所有神经外科在院病人。当时神经外科有在院病人24人,其中危重术后病人有9人。
图丨疫情期间余军武穿戴好防护服准备前往隔离病区
作为党员和科室主任,余军武带领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火速加入抗疫一线,听从指挥、毫无怨言、齐心协力连夜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政策,为每一位病人制定了具体的转移方案。遇到个别病人家属不愿配合,余军武就耐心细致地解释原因,做好安抚工作,对患者提出的诉求,他也尽可能地满足。终于,在1月22日下午6点,神经外科完成了全部病人的转移。转移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病情加重,也无一例不满意或投诉。
1月23日,神经外科全体医生整建制转移到武昌医院东区一楼,参与组建东区C1病区。余军武担任病区主任,他快速安排医护人员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并协调各方完成了排班工作。于1月23日晚开始收治病人,第一天就收满39个病人,所有医护人员加班到凌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没有现成的诊治方案,医生们都是边学边治,对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大家都有恐惧的心理。余军武一方面带领大家学习传染病防护知识,一方面当好“定海神针”,主动冲在最前面,第一个冲进病房。
图丨余军武和同事奋战在战疫一线
疫情早期,病人数量比较大、病情比较危重,病房里出现了死亡病例,医护和患者都忧心忡忡。余军武一边给大家加油鼓劲,另一边四处查询资料,寻找**的治疗方法。
在当时的病区,余军武是最早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这个疾病的有效方法,余军武谦虚请教中医科的医生,给他们病区的病人服用中药。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从那之后,病区里的轻症病人转重症比例变得非常低。
2月2日以后,院党委对神经外科全体人员的工作做出了调整,余军武被调配到收治重症病人的A区,担任A区的副主任。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余军武虚心地向呼吸科医生学习呼吸机和经鼻高流量的使用,另一方面,他大胆创新,完善工作流程:开创性的采用微信查房,结合对讲机,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抢夺生命。
图丨余军武正在带领科室成员为患者进行手术
疫情期间,当病房有气管切开的新冠肺炎病人需要更换气管套管时,由于担心病毒气溶胶,医生护士都有畏惧心理,了解这一情况后,余军武主动提出由他来处理。结合以前的经验,余军武一方面采用更加合理的处置方法,另一方面加强防护,终于顺利完成治疗任务。除此以外,余军武所在的C1区和A区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了零感染。2020年9月,余军武被评为“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图丨余军武在表彰大会现场
神经外科护士长王琼介绍,余主任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暖心的人。不管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他总是亲力亲为为大家树立起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好榜样:
“因为我们余主任是外科系统的,新冠肺炎它是内科的疾病,那么他作为一个外科主任,当时我们A区,他主动请缨,要去A区参与,亲自到病房去看病人,而且在A区后来他接手了以后,有几个病人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很有共产党员的那种担当。”
图丨王琼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曾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做了多年神经外科医生,余军武清醒地认识到,颅脑部的手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任何的闪失都会造成患者肢体功能的丧失,虽然他已经经手过无数的病例,做了数不清的手术,但面对任何一个病人,他都没有丝毫的专家架子,期望尽善尽美,给病人带去最好的结果。而他的这种工作态度也正在影响着年轻一代医生。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严佳告诉记者,只要有需要,余主任就会在。不管在现场,还是在线,他总是心系患者,心系大家:
“我们神经外科很多手术都是急诊,半夜需要做手术,不管再晚,有急诊需要手术的病人,我们给他打电话,他都立马就赶过来。有时候他需要外出出差开会,都会随时电话了解病人的动态,有什么疑难问题,不管再晚,我给他打电话,他都会耐心地听我们解释,指导我们进行治疗。”
图丨余军武正在和严佳阅片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医院正在围绕建设大专科、强综合的目标,以微创技术为特色,发展脑科治疗区域中心。这对神经外科的发展来说,迎来了一次利好的机会,也让余军武信心满满:
“我们将本着精医厚德,砥砺奋进的精神,顺势而为,大力发展神经外科,做出规模、做出特色,努力完成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
图丨余军武
向党说句心里话
“作为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初心就是服务我们周边70万人口,让他们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我们科室的理念就是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病人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评价。”
本着精医厚德,砥砺奋进的精神,顺势而为,大力发展神经外科,做出规模、做出特色,努力完成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
图丨余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