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的徐亮,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并多次在海外及国内省部属医院进修重症医学专业,如今已经成为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中流砥柱。
重症医学科(ICU),被称为守护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患者被推进ICU,往往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医护团队需要快速决策,并在第一时间诊断和治疗。
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徐亮每天都在和死神展开较量,在时间、人员、设备上,给予患者最“精心”的保护:
进来的患者都是生命垂危的,包括器官衰竭患者、严重感染患者、严重并发症患者等,无一不是在生命线上挣扎。可以说,进ICU,是患者的最后一道保障。
徐亮说,ICU就像是人生一个突然的急刹车,有的人挺过来了,会更明白什么才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
图丨徐亮正在查房
在ICU病房,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的状态,再加上家属无法探视照顾,需要医护团队24小时持续监护,包括心率、血压、心电、脉氧、血气、体温、尿量等全方位完善的监护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绪池介绍,长期以来,在徐亮的影响下,整个科室已经形成了非常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他除了重视治疗病人的疾病之外,还非常重视人文关怀,包括病人和家属。其实,人文关怀不仅对病人的疾病康复有益,而且对减少医患纠纷也非常重要。
图丨陈绪池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2018年10月底,长期卧床的肖爷爷因“咳嗽发热呼吸急促5天”被送进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来院时,肖爷爷精神非常差,呼吸急促、血压很低、全身多处瘀斑,已经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生命垂危,ICU团队立即为其进行了抢救,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经过1周的精心治疗护理,老人病情逐步稳定。期间,护士长黄娟带领护士为老人做专业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为老人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在肖爷爷还带有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情况下,帮助老人下床活动、洗澡、洗头、泡脚等。同时,在老人不能说话期间,用字和笔与老人沟通,为老人读报。
图丨护士帮助患者泡脚、洗脚
为了能尽早脱机呼吸,根据患者肺部感染特点,需行俯卧位通气技术,这项工作需要多位医护专业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完成:
当时,我们ICU的几位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分分秒秒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徐亮介绍,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是危重患者抢救,在这里已经没有8小时工作日的概念,只要患者有需要,他们就会立刻出现。
图丨徐亮查看患者的病情
徐亮清楚地记得,此前,一位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八旬老人经过团队的救治后转危为安。后来,经过转院治疗后,老人及家属提出希望再次回到武昌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医院在专业技术方面和其他医院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我们给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和家属共同商量老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且还给老人过了一个生日,让他们非常感动。
徐亮表示,这其实也是对整个团队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人文关怀是终极关怀,也是医学之本源,重症人文关怀,团队一直在路上。
图丨重症医学科文化墙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专业化的呼吸治疗已成为危重症医学极其重要的救治措施。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机械通气项目得到了世界呼吸照护联盟主席的认可。同时,美国呼吸治疗学会每年在全球遴选并资助3-5名医护人员作为国际访问学者赴美学习呼吸治疗,徐亮是2018年3位赴美学者中的一位,他深知呼吸治疗师对于加速危重病人康复的重要性,一直在积极呼吁和引进呼吸治疗师。
1996年出生的闫东东和王帅毕业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呼吸治疗”专业,2018年5月,两人同时被招进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为呼吸治疗师,也是当时武汉仅有的两名科班出身的呼吸治疗师。
王帅(左)和闫东东(右)
图丨闫东东正在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专业呼吸治疗师在国内是一个新兴行业,徐主任又是这方面比较拔尖的代表人物,平时在他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治疗和护理,也让我们能够及时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闫东东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像徐亮主任这样的前辈在,每次在临床工作中,都会更加有底气。如今,两人在重症医学科已成功开展患者的呼吸管理,帮助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自主呼吸并取得成效。
图丨呼吸治疗师王帅(左)和闫东东正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仪器设备的参数
得益于科室不断增强的临床救治和科研能力,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亮肩负重任,带领团队奋战一线,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2020年1月23日起,武汉市7家公立医院成为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其中就包括武昌医院。在成为定点医院当天,武昌医院ICU的16个床位就住满了新冠肺炎患者。此时的徐亮已经连轴转了20多天。
王帅说,虽然参加工作不久就遇上疫情,但是他并不畏惧:
当时患者身上插着很多的管子,比如气管插管、尿管等,每次需要给患者翻身的时候,徐主任都会在现场指导我们。所以有他在,我什么都不怕。
图丨疫情期间王帅(左一)和闫东东(右二)在重症监护室
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非常快,每天早晨8点,徐亮就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病房,一天只会从ICU出来一次,透透气吃口饭,再转身回去:
防护服是严密的,不透水、不透气,所以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人脱水比较厉害。
徐亮回忆说,作为科室负责人,当时承担了双重压力:
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未知的病毒,所以说在对于疾病的救治过程当中,我们没有任何的参考。另一方面,当逐渐知道这是一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时,作为科主任,我应该考虑到如何去尽最大的可能保护我的同事,时时刻刻提醒他们避免院内感染。
疫情期间,为让病人更好康复,徐亮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防护服上,即使他戴着手套,也一定会去和每位病人握手。他认为,除了贴在病人耳边说话,给予言语上的鼓励外,也一定要有肢体语言的加持,让患者感受到真正的关爱。
图丨徐亮(右一)为患者加油打气
经过82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重症医学科和全院其他科室共收治新冠肺炎病人1179人,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治各项任务。
图丨重症医学科团队正在抢救患者
图丨徐亮(左二)团队与出院患者
因抗疫期间表现突出,徐亮被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重症医学科党支部被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图丨徐亮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
图丨重症医学科党支部荣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快速发展,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已经被评为武汉市重点专科,同时也是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呼吸治疗学系院校合作单位。
“阳光哥”刘畅、“学霸女宋夏、贴心护士长黄娟......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恪守“团结、奋进、规范、严谨”的精神,竭尽全力为患者提供全天候医疗服务:
科室每个月还会有两次外请专家来进行授课,同时,每个月定期会要求医生阅读最前沿的医疗文献,去做读书汇报,每个月也会举办一次沙龙,邀请做周边医院的ICU大夫,一起讨论热点的专业问题。
徐亮表示,重症医学科青年人员的进步是学科发展源源不断的力量,青年团队在科室各项工作中迸发出了巨大动力与活力。
图丨徐亮(左一)带领科室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当前,武汉市武昌医院正在以三甲创建为主线,紧抓内生动力建设、紧抓专科品牌建设、紧抓医教研协同建设。重症医学科正逐步发展为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监护室和重症监护病房为一体的综合性救治中心,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诊疗设备、优质的服务服务更多患者,守卫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图丨徐亮
向党说句心里话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所有医务人员的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师,一名学科带头人,为重症患者守护生命当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们的责任。无论病情有多重,困难有多大,我们都不会放弃救治。用医者仁心,传递温暖与感动;用初心使命,彰显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党员这个身份,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得严格要求自己,关键时刻站得出、冲得上!”